我市注重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重大科技专项催生更多“南阳创造”
本报记者李仰峤 通讯员李佩洋
2月22日,在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胶印版材事业部,一批CTP印刷版材在明亮的黄灯下经过检验正准备出厂。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将漂洋过海出口国外。
CTP印刷版材产业,是我市突出科技支撑的引领作用,做精做优重大科技专项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着力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并从2018年开始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每年确定不超过10个项目,支持经费1000万元。科技管理部门围绕“两轮两翼”的决策部署,通过集成科技资源,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制约环节、跨越障碍、破解路径,力争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占规上企业增加值的近半壁江山。
市科技局按照“聚焦目标、集成资源、重点突破、加快赶超”的要求,围绕我市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先后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20个,其中11个项目被纳入省科技厅“十百千”工程,获得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立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共争取省财政科技支持3070万元,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约8.7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科技研发积极性。
重大科技专项的顺利实施,攻克了一批制约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了纳米银线胶片、激光投影机、耐热钢涡轮增压器壳体、核三代核级电动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同时,随着重大科技专项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项目带动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河南中光学集团的光学元件研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合色棱镜、TIR空气隙棱镜和投影系统透镜等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自主研发的LCoS光学引擎被誉为中国投影显示技术的国产“心脏”,集聚了利达光电股份公司、华祥光学、同城光电等骨干配套企业50多家,科技人员逾万人,形成了产业链条完备、产业规模中部地区第一的特色光电产业体系。南阳防爆集团研发的同步电动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聚合红宇集团、北方红阳、金冠电气等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现代(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飞龙汽车部件、西排公司、中光学神汽、华阳装备、红阳锻造、西奈克消防车等20多家企业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汽车零部件和特种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年产值达78亿元。还有全降解塑料、CTP印刷版材、大颗粒金刚石、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机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五年翻两番,占规上企业增加值达到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