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健康时尚新生活
作者:  贾龙海

(新春走基层)健康时尚新生活

   本报记者贾龙海 特约记者王中献
   “让家人、朋友们通过调理,增强养生意识,养成健康习惯,远离病痛的折磨。”2月21日,在邓州市九龙镇臻尚国际养生调理馆里,打扮入时、的张庆玲一边忙碌,一边与记者交谈。
    张庆玲是九龙镇贾岗村人,今年31岁。2013年,张庆玲身患重病,再加上公公中风偏瘫,婆婆常年吃药,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2015年,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除了享受到户增收、公益岗、产业奖补等扶贫政策外,两个孩子在学校还享受营养补贴和住宿生补贴。再加上丈夫、妹妹、婆婆务工的收入,2017年,张庆玲家顺利脱贫。
    服用大量激素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导致张庆玲双侧股骨头坏死,拄着双拐生活。但她从来没有绝望过,相信有好政策,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2019年5月和7月,张庆玲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先治疗,后付费,医药费14万多元,报销之后,我只花了1万多元。”张庆玲高兴地告诉记者,做完手术后,她重新站了起来,心里特别感谢党的好政策。
    重获新生后,张庆玲格外珍惜每一天,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家人和社会。2019年农历九月,张庆玲的养生调理馆开业,国家给予她5万元创业小额贷款支持。100多平方米的店面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顾客可以在这里汗蒸,还可以对身体进行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乡亲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来养生调理馆的人原来越多,都想让自己健康起来,漂亮起来。“平时每天顾客有二三十人,在店里放产品的有100多人。”张庆玲介绍说。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中午顾客多的时候要忙到两点左右才能吃饭,晚上则要忙到七八点。    
    虽然忙,但张庆玲很快乐。养生调理馆不仅改变了乡亲们的容貌,也在改变着他们的精神面貌。郑文丽今年40多岁,丈夫在外打工,一个人在家边种地边带孩子。“刚开始性格有些内向,来做养生调理的时候,我们一起聊天、谈心,现在性格开朗起来,像变了一个人。”店长李慧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