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深读版)不一样的春节,一如既往的温暖
作者:  段平 陈琼

不一样的春节,一如既往的温暖

本报记者  赵黎  段平  陈琼

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今年,由于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很多人忍下思乡之情,选择了就地过年。处在日新月异时代的这个春节,“年”的过法已与以往不同。

走在南阳城乡,大红灯笼营造出热闹的节日氛围,走街串巷的人们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若干年后,当大家回忆起这个不一样的春节,想起的会是辞旧迎新的欢喜、集体战“疫”的团结,以及这个春节带来的别样年味与一如既往的温暖。


就地过年也幸福

春节,是团聚。千里迢迢踏上返乡的旅途,有时就是为了一顿团圆饭。今年春节,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让牵挂团圆。

火红的对联、精致的窗花、满屋的花卉……银行职员王秀秀把她在南阳的小家收拾得格外喜庆。王秀秀是广西南宁人,原本订了回家的车票,但在政府发出就地过年倡议后,考虑到路上的风险,她立刻退掉车票,留在南阳过春节。

王秀秀来南阳已有12年个年头,并已在南阳扎根。王秀秀告诉记者,因为没法回老家过年,她给父母快递了镇平烧鸡、新野臊子等南阳特产,父母则给她寄来了家乡的特产,有糍粑、熏腊肉等。平时工作忙,和女儿沟通交流时间少,春节假期正好领着她逛逛三馆一院,在家里做做美食,缓解一下工作压力。王秀秀说。

王秀秀透露,她身边有不少人响应政府的号召,选择留在当地过年,都想着不给社会添乱,不让家人担心

同样,谢燕是广西贵港人,2014年来到南阳,在市城区田园鲜果连锁店担任市场督导一职。2月14日9点,记者来到田园鲜果凯旋广场店,见到谢燕的时候,她和店员们正忙着卸当天刚到的新货。店里货架上苹果、梨、草莓、榴莲等水果琳琅满目。

水果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货之一。从腊月以来,田园鲜果店生意火爆,每天前来挑选水果的顾客络绎不绝,谢燕和同事们忙得脚不沾地。我们店里销售的水果,都是现摘现卖,所以深受顾客喜爱。店里每天早上8点开门,一直得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打烊。

水果店生意好,加上疫情缘故,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的谢燕,今年选择就地过年。我一个月前就回了一趟老家,给父母发了红包,买了些衣服,算是提前跟家人团聚了。

谈到对第二故乡南阳的印象,谢燕笑着说:南阳人热情、朴实、真诚,我很喜欢这里。等疫情过去了,我把父母接过来,陪他们好好转转,感受南阳的风土人情。

牛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在外工作或成家的子女们响应号召就地过年,过年面临空巢的父母一下子多了起来,他们如何度过这个特殊的春节呢?

打扫屋子、张贴春联、准备年货……对于家住市城区汉冶东路某小区的朱玉芬来说,今年过年的准备步骤与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往年早早就张罗着去买年货的她,今年动作明显慢了几拍。腊月二十九,她才动身去超市采买了一些过年吃的肉类、蔬菜和糖果,数量也远不及往年。

朱玉芬的儿子儿媳都是医生,在杭州某医院上班。他们是医务工作者,春节期间都要坚守岗位。家里就我们老两口,也吃不了多少,就一切从简了。朱玉芬表示。

冷清肯定比往年冷清,但人们各自就地过年不乱跑,疫情就不容易传播,心里很踏实。再说通讯这么发达,我随时能跟孩子们视频,就像他们在我跟前一样。朱玉芬这样安慰自己。


脱贫户满怀希望迎新春

摆脱了贫困,铆足干劲奔向小康!这个春节,广大脱贫户满怀信心迎接充满希望的新春。

2月11日,除夕,在邓州市十林镇大东村,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年味十足。脱贫户武圣国一家正上下忙活着,准备好好犒劳犒劳家人。

武大哥,年夜饭准备得咋样了?我们给你买了件衣服,试试合身不?邓州市委宣传部驻大东村第一书记盛志国来到家里慰问。

很好!你忙前忙后又给我送米面油送衣服,太感谢了!武圣国穿上新衣,脸上乐开了花。

入股合作社、产业奖补、公益岗、小额贷款……这几年,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在武圣国家落地开花,他在工作队的引导下,发展养羊业,目前已经养羊20多只,2020年全家人均年收入近两万元。

脱了贫,有了增收来源,一家人高兴得很,今年置办的年货也格外丰厚。

盛书记,春节过后,我想扩大养殖规模,养个百十只羊。另外,村里高标准良田马上就弄好了,旱涝保收,肯定受益高,我也想再多流转点地。武圣国说着自己的新年规划。

你这想法不错,但养羊和规模种植也都有风险,你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盛志国帮忙包着饺子,由衷地说。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也是驻村干部思考发展、谋划发展的时刻。

2月15日,大年初四,西峡县双龙镇双龙村不大的村部里,喜气洋洋,暖意融融,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新春的喜悦,充满着发展的希望。

你们放心,虽然你们家脱贫了,但是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不会撒手不管的。只要勤快肯干,大家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包村干部郭振社的一番话引来了热烈的掌声。

随着脱贫攻坚战收官,一些脱贫户思想上出现了顾虑,对未来有些担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双龙镇将春节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谋划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契机,引导包村干部利用春节加强与脱贫群众的联系,积极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宣讲政策,提振信心。

春节前后,该镇帮扶责任人根据所分包的脱贫户家庭实际,积极思考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谋划致富增收。

我们抓住春节这段时间,鼓励脱贫群众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帮助他们制定思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该镇党委副书记杜锋说。


欢欢喜喜过个文化年

年味不只是团圆、不只是美食、不只是烟火,也有诗和远方。眼下,市民过“文化年”“知识年”的需求不断升温,体验民俗文化、品书香、看电影……文明过节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市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春节里的热闹与诗意。

212日,大年初一,记者在宛城区黄台岗镇“画家村”看到,前来体验民俗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特色的民俗表演、烙画、虎头鞋、工艺葫芦等非遗展示琳琅满目,不时勾起人们儿时的回忆。漫步整个村落,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喜庆的对联和年画,院墙上的国画、油画、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让村庄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尤其是著名画家张继山的《牧牛图》等“牛”主题作品,惟妙惟肖,吸引游客驻足,令人回味无穷。在高新区百里奚街道宛拾叁民俗文化园,传统年味浓郁,来自13个县市区的美食汇集于此,百里奚文化园、农耕馆等吸引游客争相体验民俗文化。

春节期间,不少人不约而同地到市图书馆学习“充电”,享受文化休闲的乐趣。215日,大年初四,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前来借、还书籍或阅读的市民络绎不绝,阅览室里更是座无虚席,有的是父母陪孩子前来,有的是和同学相约而来。朗读亭内,读者们朗读名家名篇,让经典文字变得有温度、有灵魂。书架上琳琅满目的新书、好书让广大读者爱不释手,他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感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在儿童阅览室内,王女士带女儿正在阅读一本介绍春节习俗的儿童图书。“今年春节,我尽量减少带孩子走亲访友串门吃请,多陪孩子来图书馆看看书,感觉很有收获。”王女士说。

“春节假期开始,市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在2500人次左右,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说明人们现在的观念在逐步改变,过年不再是吃吃喝喝,而是选择更有意义的方式。”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不少人过春节不再一味沉浸在吃喝玩上,而是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春节期间到图书馆看书就成了一种必然。

在市城区梅溪路的新思维书店,市民们或选书,或读书,椅子坐满了,有的读者干脆席地而坐,沉浸于书的海洋里,安安静静地过个年。

  除了赏民俗、逛书店、品书香,春节观影也成为市民的新年俗。自除夕开始,市城区各大影院新片上线,《唐探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等贺岁片场场爆满。“我们是提前在网上订购的,本以为不会扎堆排队买票了,结果取票机前排起长龙。”市民张女士说,平时没时间陪父母和孩子,节日期间就想多安排些活动,一家人一起乐一乐。

 

书香浸润、新风扑面、文化味十足的过节方式,愈发被人们认可。年俗还是那个年俗,但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情怀依旧,喜气依旧,年味更足。



执着坚守过个充实年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当人们沉浸在喜庆热闹的气氛里时,总有一些人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更多家庭的团聚、平安,让城市秩序井然,让更多的人安心过年。春节期间,记者走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身边,记录下他们忙碌的点点滴滴。

“你好,120!”2月13日,大年初二,记者走进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该中心的电话声此起彼伏,3名工作人员正根据电话内容迅速在电脑上操作着。120调度员没有正常的节假日,每当大家陪伴家人享受节日团圆的快乐时光时,她们总要坚守“生命热线”,不敢有丝毫马虎。从早上750接班到10303名工作人员已接听电话65个,派出车辆8次,多以车祸外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主。调度员余露告诉记者,虽然春节都要值班,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些,但每当得知求助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安静的医院,病房里,医生护士盯着监护仪器上不停闪烁的数字和曲线。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样的工作状态会持续整个春节假期,过年休息成为一种奢望。大年初二早上8点,一走进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二病区,步履匆匆的医生、护士,让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大家正在为即将开始的手术忙碌地做着术前准备工作。当天该病区有三台手术需要做,从上午9点走进手术室,该病区主任刘羽及三位医生便投入紧张的工作状态, 直到晚上7点,三台手术顺利完成,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才如释重负地走出手术室。

 当整个城市还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环卫工人却更加忙碌,他们走在大街小巷,用行动关爱着这座城市。大年初二一大早,宛城区环卫站东城区清扫管理所的陈雪已经早早上路,开始路面保洁。当记者在市城区滨河路荷花广场附近见到陈雪时,她已经在负责的路段清扫了一个来回。“我从事环卫工作已经20多年了,过春节对我们来说和平常一样,要是我们放假了,路上的卫生就没人弄了。”陈雪说。从滨河路淯阳桥段到仲景桥段,她基本每天都来回走上三四趟,尤其是节假日的广场游园附近,游人聚集较多,垃圾会比平时多一些,必须及时清理。说话间,开着洗扫车的环卫工人马向前也已完成了半幅路面的清扫。“春节也要工作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虽然干这行比较辛苦,但是看到城市干干净净的,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负责巡回检查的班长贾俊晓说。

  春节放不放假,工作也得照样干好。2月14日,大年初三早上,高新区七里园新街多户居民报修无电。接到任务后,南阳电力公司张衡用电服务班值班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查明是低压电缆烧断影响200多户居民用电,故障比较严重,抢修难度大。值班人员一面把故障情况报告给公司值班领导,一面调配人员、车辆和物资。经过5个半小时的连续作业,电力值班人员顺利完成了电缆和低压分接箱的更换。在恢复用电的那一刻,听到来自居民们的连声感谢,电力工人们备感欣慰,那一刻,他们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医生、环卫工、交警、电力工人……无数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安定祥和的坚强支撑,他们传递着爱心,传递着温暖。

6.jpg

      春节期间市民逛书店、品书香。


7.jpg

民俗文化村里游人如织。


8.jpg

大年初二,南阳医专一附院的医护人员为重症患者实施手术。

9.jpg

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坚守“生命热线”。

10.jpg

手工艺人捏糖人吸引游客驻足。

微信图片_20210218155624.jpg

驻村干部到脱贫户家中拜年。

微信图片_20210218155617.jpg

就地过年的王秀秀与女儿享受春节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