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诗意的种子
尤红梅
大年初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火热开播,持续发力,许多经典诗词被广为传诵,传统文化的回归平添了许多诗意和美好。来自南阳的孟维隆等四名小学生百人团展风采,展示了南阳的厚重文化底蕴。诵读中华诗词,让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植根美好和诗意。
中华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的根和魂,在人类文明百花园里争奇斗艳,芬芳馥郁,令人叹为观止。那诗词歌赋中的华丽章句,字清句圆,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珠玑有声,如水流幽涧,鸟鸣枝头,既愉悦耳目,又怡然身心。不论月下高吟,花间浅唱,或独自咏叹,或同友和读,都如痴如醉,乐在其中。读诗读文,唇齿留香,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享受,是色香味俱全的精神盛宴。
古诗词凝练隽永,蕴含着作者独特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激发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僵卧孤村,可是心中却有万丈豪情,在梦中还在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这种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如熊熊烈火点燃人们的爱国之情。 古诗词用诗情画意,激发人们的想象之翼,让人们在诗歌的王国里尽情遨游,思绪驰骋于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美妙的想象是一条温馨的小溪,在古诗的意境中缓缓流淌,获得的是心境的恬静与情感的享受。
读诗让我们遇见最美的自己,一种妙悟让我们发现生活之趣。看到朵朵桃花,在风的抚慰中纷纷扬扬,一句早就烂熟于心的诗句忽然直击心灵:“桃花依旧笑春风”,让少年的你美得如桃花般绚烂!
文化学者冯骥才说:文化建设应从教育开始,让孩子的心灵里有文化的情感和情怀,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通过读诗词,孩子们在书香里感受到诗意和美好,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让传统文化在同学们心里植根、萌芽、生长,直至开花、结果。
让我们持续给力,给孩子们的心里植根一粒诗意的种子!墨香岁月,诗意流年,经典为伴,岁月生香,一句诗透着生命的领悟,一首词载着浓浓的情意,为孩子们的人生平添了许多诗意与美好,厚重与懂得。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