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2020我们一起这样走过 年终特稿)2020我们一起这样走过 年终特稿⒀ 温暖民生绘就幸福南阳模样 本报记者 于晓霞
作者:  于晓霞

栏目:2020我们一起这样走过 年终特稿⒀

温暖民生绘就幸福南阳模样

本报记者 于晓霞 文/图

一座城市的温度在于民生,一座城市的归属感在于民生,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在于民生。

迈进新年的门槛,南阳人惊喜地发现,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已悄悄变了模样:老旧小区换新颜,背街小巷有风景,养老服务有保障,足不出户找工作,看病就医更便捷……一件件民生实事惠及千家万户,一幅幅民生图景映出百姓笑脸,民生事业的改善成为这座城市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印记。

 

数读

全市实施改造提质老旧小区558个, 32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质,受益居民26684户,超额完成省定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在中心城区配建11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让城区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养老”。投入资金30余亿元,建成“四集中”机构1233家,兜底保障98540人;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21万人,创业培训2.2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9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94万人次,有组织输送132.7万名农民工安全返岗;实施惠企解困行动,为1.14万家企业减免社保费16.24亿元,发放稳岗补贴4.31亿元,涉及职工33.13万人。

 

 

旧居换“新装”

幸福生活有了新模样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2020年,南阳人关于家的美好想象又有了新的注解。

粉刷一新的楼体,别具一格的仿古楼院大门,平整干净的路面,配套齐全的健身设施,绿意浓浓的小院……这不是刚刚建成的城市新楼盘,这是卧龙区车站街道顺达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新模样。

“我们小区现在可美了!楼新了,路平了,违章建筑拆除了,还增设了休闲娱乐设施。”“改造后小区颜值大提升,住起来方便又舒心,跟以前相比,简直就是一个新小区。”2月6日,谈及小区改造后的变化,居住在该社区轻纺家属院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字字暖心。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旧貌焕新颜的“美化工程”,也是改善居住环境的民生福祉工程,更是关乎群众“通往幸福生活的最后100米”。2020年,我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诉求,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努力把老旧小区改造成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

 “脱胎换骨”的老旧小区,绘就了美丽南阳的新画卷。与之相呼应的,背街小巷也在不经意间有了新“模样”:同心巷、清风巷、仿古文化墙、传统文化巷……曾经的破街陋巷,如今美得让人心醉。

老旧小区焕活力,背街小巷有风景。这些看得见的新变和看不见的渐变,正将城市“微更新”具化为每个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15分钟服务圈

幸福养老就在家门口

养老服务,15分钟是什么?

15分钟,是一碗热汤的距离,是指老年人从家到养老服务设施最多只需步行15分钟,在这个区域内便可享受所有养老服务,实现“家门口养老”。

2020年,我市投资7000多万元,在中心城区配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7个。精心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在15分钟之内就可以找到一个老年服务机构,接受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以前在家里,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没滋没味。”在宛城区仲景街道东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今年70岁的尹阿姨说,这里饭菜丰富,饮食有规律,又有营养,平时还可以见到很多邻居,家长里短地唠唠嗑,更有“家”的感觉。

“离家近,儿子每天下班都来看我。”89岁的张奶奶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入住该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有护理员照顾日常起居。当问及在这里开心吗?她连连点赞:“开心!吃好,住好,服务好。”

东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居家养老服务不仅为认知障碍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专业照护,还为社区老年人开展精神慰藉、便捷购物、助餐、助医、助浴、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让他们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2020年,我市投资30多亿元,建成 “四集中”机构1233家,对特困人员等98540名“六种情形”人员实行兜底保障,让特殊困难群体尽享“幸福家”的温暖。

 

端稳就业“饭碗”

南阳发展更加有底气

2020年就业的春天,虽来得晚了些,但暖意更浓——

“安全返岗喽!” 2月22日下午,来自我市各地的1886名农民工分别乘坐90辆政府组织的免费“返岗专车”,满怀希望地奔赴各自的生产岗位,就此掀起了我市有组织开展劳务转移输出的高潮;

 “真好,不用出远门,也能找到好工作。”3月18日,方城县清河镇王营村村民崔花青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岗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根本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

2020年2月,面对疫情“大考”,我市积极探索推进“三有一可”机制,通过组织“点对点”复工专车、专列、专机等多种形式,共安全输送132.7万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有效破解外出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市“三有一可”机制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推广,并得到了国务院肯定。

在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安全返岗的同时,我市多措并举为劳动者和企业搭建线上招聘桥梁,推出线上“春风行动”、云招聘“直播带岗”等活动,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便利;积极实施惠企解困行动,切实帮助企业减负稳岗,鼓励农民工等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饭碗”端稳了,百姓日子才安定、踏实、有奔头;就业稳住了,南阳发展才从容、坚定、有底气。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21万人,创业培训2.2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7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94万人次,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0.17%、187.24%、210%、270.57%。全市人社系统用最具说服力的的数字,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稳就业保民生答卷。

 

 

123.jpg顺达社区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456.jpg

文明美丽的“同心巷”

789.jpg

张奶奶在社区康养中心幸福养老

 

012.jpg

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