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暖暖新年)巧手塑牛迎新春
作者:  于晓霞

“春牛祈福”、“牛年有鱼”、“孺子牛”、“拓荒牛”……市级非遗泥塑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李金科:

巧手塑牛迎新春

 本报记者 于晓霞 通讯员 王小玲

100.jpg

李金科创作牛年泥塑迎新春


牛年近了,年味浓了。在方城县赵河镇,市级非遗泥塑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李金科精心创作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牛年泥塑作品,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2月8日,腊月廿七。走进赵河镇姬庄村泥塑传承人李金科的家时,他正在工作室教几个小学生制作泥牛。在他手把手地传授技艺下,一个个童趣十足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泥塑很有趣,很好玩。”“这是我捏的小牛,我要带回去送给妈妈做新年礼物。”看着亲手揉捏出来的小牛,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和快乐。

“春牛祈福”、“金牛报春”、“牛年有鱼”、“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在工作室的展台上,李金科新创作出的几组“福牛”泥塑和“三牛精神”泥塑作品格外吸人眼球。他塑造的牛,姿态各异,形神兼备,将对新春最美好的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是牛年,我以牛为题材创作出来了这些作品,致敬‘三牛精神’,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牛’转乾坤,牛年吉祥。” 李金科说。


111.jpg

李金科捏出的泥塑作品形神兼备


方城赵河泥塑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今年54岁的李金科是第五代传人。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父辈做泥塑时,他就在一旁观看,看得多了也就学会了,看见路边的小狗、天上飞的小鸟就信手捏来,琢磨得多了就越捏越像,17岁时才正式跟着父辈学习泥塑工艺。“到我这儿是第五代了,学泥塑没有文字图纸,全靠口传心授,技艺在手手相传、口口相授中一代代传承下来。”

从事泥塑艺术30多年来,李金科捏出过多少作品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凭借扎实的泥塑传统工艺,他被授予 “河南省高级雕塑工艺美术师”的称号,并成为南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制作的三国历史人物、“四大美女”和佛祖罗汉等泥塑作品,在首届河南民间艺术展上获得优秀奖。这些年来,他和他的民间泥塑团队走南闯北,把赵河泥塑传遍了半个中国,其作品被全国各地的民艺展馆收藏。

作为泥塑传承人,李金科深感责任重大:“要有老黄牛的干劲儿,把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传下去,不能在我们的手里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