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消杀24小时待命,他们坚守在异乡疫情防控一线
南阳蓝天队员在河北
本报记者徐蕾
1月28日,南阳宛城区蓝天救援中心两名队员响应号召,同国内其他地市10个蓝天救援队的44名队员一起前往河北省新乐市,助力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本报1月29日曾报道)。至2月6日,他们已在河北连续工作了10天。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两名蓝天救援队在河北工作、生活情况怎么样?记者与赴河北的南阳蓝天救援队范海涛、冯如意取得了联系。
那晚到新乐 熟悉场景再现
联系上范海涛是2月6日晚上9时40分,他们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吃过晚饭。对于这个点吃饭,范海涛说算是早的。因为有的队员这个时候还在外面进行消杀工作。
范海涛说,1月28日当天他们从南阳出发,到安阳后与省内另外14名蓝天队员会合一起赶赴河北省西南部的新乐市。从河南踏入河北的土地,路上车辆明显少了很多。赶到新乐市已是当晚7时15分,冷清的街道,除了坚守各疫情防控卡点的值班人员,路上见不到其他的人和车辆。这一熟悉的场景让范海涛立即想到了庚子年初的南阳,也是如此的冷清。
全国各地前往河北义务支援的救援组织很多,当地能否安置这么多志愿者,消杀工具是否够用,临从南阳出发时,范海涛和冯如意他们都带了帐篷睡袋等物品,还从南阳带去了消杀工具弥雾机,为的是到达目的地后,可以随时开展工作。
当晚范海涛、冯如意等来自全国各地的46名蓝天队员被安排到了新乐市城区一个宾馆住下,范海涛任蓝天救援协调中心现场指挥。吃过晚饭后,冯如意他们便接到了第一个任务,他们需要配合当地卫生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到一家诊所进行消杀、取样工作。虽然这个诊所之前已进行过多次消杀,但是队员们的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罩及手套、防护鞋的穿戴仍需严格按二级防护标准进行。在南阳也参加过公共场所集中消杀工作,但是这次这么严格的防护措施,也让冯如意他们感到危险其实离自己很近。
集中隔离区 他们成了网红
从1月29日开始,46名蓝天救援队员分成10个组奔赴新乐市11个乡镇开展义务消杀工作。公共场所、街道、学校、集中隔离人员居住和隔离场所都需要进行消毒,弥雾机内装上稀释的消毒液总重量有30公斤,对于一些宽阔的场所,大家可以借助机动三轮车助力,多数地方还要靠队员们扛着弥雾机步行消杀。对于男同志来说,长时间拎着弥雾机都感觉费劲,更别说女同志了。而来自全国的46名蓝天救援队中有10人是女队员,这10名女队员中有2人来自河南,32岁的冯如意就是其中之一。
范海涛、冯如意他们每天24小时待命,有的时候正吃饭接到任务,大家扔下碗筷迅速投入战斗,有时忙一夜到凌晨四五点钟回驻地也是常有的。
“我们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每天任务一出来,大家都是抢着干,工作积极性很高,队友们真的很棒。”说起在新乐的工作状态,范海涛告诉记者。
2月1日,新乐市调整为中风险地区,而这一天冯如意他们也因为一段视频成了网红。当天下午6时,冯如意和新郑市两名蓝天救援队员配合当地医护人员到一个集中隔离点消杀、取样。大家穿戴好层层防护进入隔离点,当时305房间的房卡打不开门,因为没带手机,里面电话也用不了,他们只好对着监控用手势和肢体语言表达诉求,怎奈监护后台人员没看懂他们的意思。最后他们在纸上写下了“开下305”字样请求开门。这段视频发布到网上后,他们萌萌的动作引来网友一片点赞声,留言也是满满的感动。“一群大白,比比划划,可爱又让人心疼。”“除了感动流泪什么也说不出来,加油,你们是最棒的!”“可爱的大白们,保护好自己。”
同心抗疫情 看到胜利曙光
在新乐工作已有10天,蓝天队员负责的11个乡镇消杀工作全部完毕,蓝天队员们的工作重点转向新乐市区。从刚开始到新乐时街上冷冷清清、客运中断,到如今个别超市、商场开门营业,部分公交线路逐步恢复运营,范海涛他们看到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内心十分高兴,与新乐当地居民一样,他们盼望新乐市早点降为低风险区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月5日,范海涛他们到一个社区进行消杀工作,当地一位居民跑过来说:“你们从那么远跑来新乐支援我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说着便递上了一瓶绿茶,让在场的蓝天队员们心中暖暖的。这些天在新乐市,这样的事太多了,就连他们去商店买生活用品,店老板说啥也不要钱。
“原计划这次来河北工作15天,现在还不好说是否回去过春节,如果有需要,我们将继续留下战斗。”说到春节能否按时回家过年,范海涛和冯如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