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法官结合真实案例教你防骗识骗——
速看!这些诈骗套路大起底
本报记者王延娟 通讯员宋梦楠 郑娜
春节将至,一部分从事诈骗犯罪活动的人开始忙碌起来,趁着市民们在春节期间结交新朋友、高频的互动时实施诈骗。昨日,记者从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办理的诈骗案例中,选取部分典型案例,为广大市民解读诈骗套路,希望市民能够提高财产安全意识,度过一个顺利祥和的春节。
案例一:租房遇到假房东 房租交后无影踪
郅某将房屋1租赁下来后,通过伪造购房收据冒充房东将该房屋转租给被害人王某,一次性骗取长期租金18700元。数日后,郅某又通过给付定金的方式取得房屋2的钥匙,后冒充房东将该房屋转租给被害人张某,一次性骗取长期租金23000元。
法官审理后认为,郅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考虑到其自首并认罪认罚,依法可对其从轻处罚。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两千元。违法所得四万一千七百元依法予以追缴,发还被害人。
案例二:“杀猪盘”里无感情 婚恋网站要当心
黄某在婚恋网上冒充在香港工作的成功人士,添加被害人联系方式后与之培养感情,在取得对方信任后向被害人介绍"威尼斯娱乐城"等虚假赌博网站,谎称知晓该赌博网站漏洞,能保证被害人稳赚不赔,并制造获利假象以鼓励被害人追加大额充值,在款项到账后便转移赃款,拉黑被害人,音信全无。经办案人员努力,成功挽回被害人324500元的财产损失。
法官审理后认为,黄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利用电信网络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三万元。违法所得人民币三十二万四千五百元依法予以追缴,发还被害人。
案例三:免费中奖别着急领 邮费夸张又要命
黄某等人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使用网络电话改号软件,安排员工冒充北京中视购物中心工作人员,向不特定人群拨打电话,以总部成立15周年回馈客户的名义,虚构免费大礼包,但需要被害人自付邮费,5806名被害人因为他们的大意付出2353184元的不菲代价。
法官审理后认为,黄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万元。违法所得人民币二百三十五万三千一百八十四元依法予以追缴,发还被害人。
法官提醒:骗术千变万化 切莫轻信汇款
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提醒广大市民,陌生来电要谨慎应对,中奖和退税的信息不能轻易相信,面对暴利理财和投资建议要保持理智,冒充公检法要求汇款的一般是在演戏,亲朋好友联系借款急用的一定要核实之后再处理,面对钓鱼网站最好别点击,个人信息注意做好保密。骗术千变万化,望广大市民心中拿稳主意,对于上述情形不理不信不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