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他们响应号召——
留宛过年,挺好
本报记者 张曦
庚子岁尾,辛丑临近。“思乡”,是每个游子不变的思绪;“团圆”,也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但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就地过年”已经成为市民自觉响应的倡议。一些在宛工作的外地朋友,纷纷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取消了回家过年的安排。昨日,记者采访3名决定留宛的餐饮业工作人员,他们都表示:留在南阳过年,挺好!
罗绪波:快递祝福送家人
罗绪波为市民精心准备饭菜
“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了,我要留在南阳,家里人也很理解支持。我在网上给孩子们买了新衣服,还准备邮寄些南阳的特产送给亲戚。”2月4日,在汉府秀水酒店做厨师的罗绪波向记者聊起了今年留宛过年的打算。
罗绪波来自广西贵港,2020年6月来到南阳务工。这是他第一次春节不能回家过年,但他也希望将心意和祝福通过快递传递给家人。
罗绪波告诉记者,他从事餐饮行业已经20多年了。这么多年来,他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平均一两年就会换一座城市,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别看罗绪波来到南阳的时间不长,可他对南阳的了解一点也不少。平时闲暇之余,他总会到附近转转,白河城区岸边哪段风景优美、武侯祠景区又增添了什么景观……他都如数家珍。“空气好、气候好、待人好”,这是他对南阳最直观的感受。
“往年,我都会忙完饭店的事情,在正月里回家一趟,看看许久不见的妻子和父母,给孩子们带回去别样的礼物,与他们一起分享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但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来回一趟在时间上耽搁太久,我也就决定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号召,留宛过年。”罗绪波说,为了让员工能够安心留下,饭店还通过发放慰问大礼包、提升工资等不同形式,号召大家留宛过年,这让他们几个外地的工作人员也倍感欣慰。
“通过多半年的观察,我发现南阳人对粤菜的接受度还是蛮高得。今年既然决定了留在南阳过年,我一定要发挥出我最好的水平,为南阳市民奉上色香味俱全的粤菜美味,让南阳市民的春节餐桌变得更加丰盛。”
农小英:共同享受大家庭的温馨
农小英工作一丝不苟
和罗绪波一样决定留下的,还有来自盛和家园酒店的农小英。
农小英来自广西南宁,在酒店已经做了7年服务员。7年来,她笑脸相迎每一名顾客,靠着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她从一名普通员工,当上了楼层经理。虽然他已经成为了南阳媳妇,但多年来春节假期回到南宁老家,也一直是她坚持的习惯。况且,家中60多岁的老母亲,也一直是她的牵挂。
随着河北、黑龙江等省份的疫情再次爆发,政府发出了“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外出”的倡议,酒店也提倡员工们留在南阳过年。她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与老公商量,今年过年就不回广西老家了。
“去年疫情爆发期间,我们的医护人员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奋不顾身冲锋陷阵,我们的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将生活必须品送到了家门口,他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这都让我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今年,当疫情再次发生时,当政府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时,我想,我们外地人能做到就地过年、减少流动,也算是对他们无私付出的一种回报吧。”农小英说。
农小英告诉记者,为了让他们这些外地员工就地过年更加舒心,酒店还提出了春节期间每顿加餐、发红包、增加福利等措施,这让她感觉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虽然我不能在春节期间回家看望母亲,但是我会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母亲看看南阳的春节氛围。工作中,我也会以我最饱满的热情,用对待亲人的方式服务好每一位进店的顾客,共同享受大家庭的温馨。”
林金云: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金云正在精心准备房间设计
22岁的林金云,是红阳宾馆策划部的一名员工。这名来自湖南怀化的姑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直表示,留在南阳过年挺好。
林金云与南阳结缘,源自姐姐。姐姐在嫁到南阳后,出于对姐姐的关心,林金云多次来南阳陪着姐姐。来的次数多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她也慢慢喜欢上了这座城市,2018年,她在南阳找了份策划的工作,正式留在了南阳。
“去年我的父母年前来南阳看姐姐,我们一家人在南阳过了个团圆年。我本打算今年回家过年的,可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关系,我算了下,回老家过年,加上隔离,要耽误近一个月时间。同时为了支持疫情防控,我还是决定留在南阳过年。”林金云说,今年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和父母团圆了,“好的一点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也可以通过微信视频聊天的方式,在网上和家人团聚,等疫情过去了,我再找个时间回家去弥补这个遗憾。”
林金云告诉记者,受到疫情影响,宾馆的婚宴等聚餐活动少了许多,但是作为策划部的一员,房间布置、与客户沟通,她她都会一丝不苟去完成,坚持做好每项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客户满意。每每看到顾客用餐完毕流露出的笑容,她就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这也是她工作最大的动力。“宾馆为了让我们这些外地员工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增加补助、发放福利、安排调休的同时,还张罗大家一起聚餐,这些都让我感觉到南阳也是我的家乡。留在南阳过年,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