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淅川县贾洼村: 发展产业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  高雪

  淅川县贾洼村:

       发展产业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讯(记者高雪  特约记者杨冰)“徜徉在贾洼村,移步皆是景,让人心旷神怡。目前,全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2月2日,记者在淅川县大石桥乡贾洼村,只见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小洋楼”错落有致,不远处丹江水烟波浩淼,满目碧绿,贾洼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先锋高兴地说。


  虽是冬季,在贾洼村大樱桃种植基地,工人们依然在忙碌着。“趁着冬天给樱桃树修枝整形,来年才能有大丰收。”村民贾丙乾说,樱桃树的修枝整形有特殊的讲究,要做到“树形像矮子,中间穿裙子,地下铺毯子”。


  贾洼村靠近丹江河畔,共有69户280人,其中贫困户17户65人,由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曾是丹江边有名的深度贫困村。“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们立足水源区、山区的区位特点,坚持短中长产业发展理念,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返租倒包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叠加,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李先锋说。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多方考察,反复论证,贾洼村脱贫路线图慢慢清晰——依托丹江湿地公园打造乡村旅游,发展大樱桃等林果产业,并在林下套种花生、丹参等经济作物,同时引进白玉蜗牛等短线养殖产业。


  “不让种地了,以后吃啥、喝啥?”刚开始一听要种大樱桃,村里群众议论纷纷。为打消群众疑虑,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白天在田间奔波,晚上顾不上吃饭就去村民家里讲政策、算收益。2017年底,在带领群众到陕西杨陵考察林果产业发展后,贾洼村发展生态林果的思路在全村达成了一致。很快,该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成立,种植大樱桃等生态林果400余亩,昔日荒滩披上了绿衣,荒山穿上了新装。“苗木免费提供,技术定期指导,地里收入全归自己,这地越种越有盼头!”以前贾丙乾守着3亩薄田艰辛度日,自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鼓励贾丙乾家流转50余亩土地种植大樱桃,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为使贫困户尽快脱贫,贾洼村还引进外地专业养殖公司,上马中华白玉蜗牛养殖项目,并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在养殖过程中全程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并以市场保底每斤7元的价格负责回收。“每天负责给蜗牛喂养、采草、拌料、防疫和看护,一个月能挣1800元,贫困户早就不当了......”提起眼前的好日子,在白玉蜗牛养殖基地务工的李姣娥有说不完的话。


  贾洼村还通过就业技能培训、雨露计划等方式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全村共有75人外出务工就业,户均增加收入2万元。同时,通过积极争取,投资60多万元对村里的主干道进行整修,新铺设一纵五横的3.5米宽的入户路,居民出行更加便利。“以丹江湿地公园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目前沿丹江岸边种植了100余亩簸萁柳。以后还将建设樱桃种植示范园和冬桃采摘园,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途径。”谈及未来发展,李先锋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