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阳 | 一块碑一座亭,见证一段难忘岁月—— 抗日烽火中的孙楼战役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走遍南阳 | 一块碑一座亭,见证一段难忘岁月—— 抗日烽火中的孙楼战役
作者:  王丙双 邓进林

走遍南阳 |

一块碑一座亭,见证一段难忘岁月——

抗日烽火中的孙楼战役


孙楼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亭。

  在新野县溧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校园的西北角,群树掩映之下,一座六边形的亭子格外引人瞩目。近日,记者慕名前往新野县,对这座亭、这块碑进行实地探访。

  “这座亭子,是新野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孙楼战役阵亡将士专门修建的。”随同的该校校长张清勇介绍说,“孙楼战役是新野抗日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

  据中共新野党史记载,1939年5月10日,侵华日军小岛骑兵团欲取道新野攻占南阳,日军经新唐公路向东北方急进,行至县城东北15公里的田营、孙楼时,受到五十九军180师安克敏旅的猛烈阻击,战斗异常激烈。士兵们用各家各户的围墙做掩体,用山炮和机枪打击日军。战斗中,阻击排的一位重机枪手不幸中弹牺牲,日兵趁机冲了上来。二十多岁的村民孙三星见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搂住重机枪向日军横扫,打得日军纷纷倒地,自己也不幸为国捐躯。此次战役共阻击打死日军200余人,终因敌众我寡,被日军封锁在村内。激战中,400余名官兵、20余名百姓壮烈殉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战歌,史称“孙楼战役”。2013年秋,为了缅怀先烈,新野县政府在孙楼战役发生地、原忠烈祠遗址上修建了孙楼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亭,供后人瞻仰缅怀。

  沿着校园小径前行,群树掩映中的孙楼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亭巍然屹立。远远望去,六根红色的水泥柱支撑起一个六边形的仿古屋顶,水泥柱之间,还有水泥制作的连椅供人休息。亭子上方,飞檐斗拱的6个尖角似英雄不屈的精神昂扬向上。驻足亭下,孙楼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傲然挺立在亭子正中间。整块碑高190厘米,宽22厘米,黑色的大理石碑面最右边用金字镌刻着“孙楼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十一个大字;中间的碑文简要介绍了孙楼战役的概况。

  站在亭下向上仰望,亭内的六幅匾额以图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战役发生时战士主动请缨、军民众志成城、敌我殊死对决的激烈场景,生命的气息、正义的能量顿时涌动。风吹过,云烟过眼,战争早已过去,存留的将士纪念碑是历史的铁色见证,让我们在追忆和景仰中,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热的血、烈的火。当年战斗亲历者的血泪讲述,更让历史的场景跨越时空,那炮火硝烟中张扬的民族血性、烽火连天里的不屈呐喊,一一扑面而来。

  自这座纪念亭落成之后,溧河铺镇第二中心小学就充分利用这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节日祭奠等活动,把缅怀先烈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我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立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目前,这座纪念碑已经被该县确定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节日,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和学生,都会来到这里祭奠烈士,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景仰和怀念之情。(特约记者 王丙双 通讯员 邓进林 文/图)

扫二维码看南阳古今变迁


编辑:史春雷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