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书香浓郁乡间飘
作者:  谭亚廷

镇平:书香浓郁乡间飘

 

本报讯(特约记者谭亚廷 通讯员黄毅)开卷有益,润物无声。农家书屋帮农民富了脑袋鼓起口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强有力的精神引擎。

时值隆冬,天气寒冷,走进镇平县马庄乡唐营村的农家书屋,屋内整齐摆放着两张桌子上的借阅登记薄写满了一页多村民的姓名,借阅时间,立着两个玻璃书柜,按照类目放满了书。书页翻动的声音伴着明黄的灯光,几名村民手捧着书,静静阅读。

该村村民林邵芳正翻着一本食用菌种植的书籍,虽说眼下正值农闲,但她最近却有点忙,每周都会腾出点时间来农家书屋充充电、书、学些知识技术。

“白天忙,晚上抽时间来学点专业知识,提高双孢菇的品质和产量,让俺的收入更有保障些”林邵芳接着说,现在之所以能够在双孢菇基地工作,离不开农家书屋的功劳“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读书少学问浅,之前很多技术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理论知识,村里农家书屋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呀。”

自从村里的农家书屋建起来之后,像林邵芳这样的村民越来越多,特别是晚上吃过饭,就拿着笔记本坐进农家书屋,边学边写,不仅学到了自己所需的知识,而且也陶冶了情操。

唐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介绍,现在书屋共有书籍3000多册,涉及农业技术、少儿、文化艺术等6大类,基本能满足农民的阅读要求。乡村阅读气氛越来越浓厚,书屋人气渐旺,去年村民共借阅图书500册。

前些年,特别是到冬季的晚上,村民们打牌、喝酒的陋习,把村里弄得乌烟瘴气,现在好了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看书学习上了,村里邻里之间更加和睦,文明和谐之风扑面而来。

“别看这农家书屋地方不大,却已成为村民最爱来的地方。”图书管理员高兴地说。自从2012年咱村农家书屋建好以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养成了闲时来书屋坐坐的习惯,特别是到了寒暑假,这里的“生意”特别好,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读书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村里的种(养)殖大户也是书屋的“常客”,夏天的夜里,农家书屋的灯亮着,成了村里所有人的希望之光。一个“不起眼”的农家书屋,让唐营村发生了大变化,令村支书姚林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近年来,镇平县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规范农家书屋建设,配齐各类图书,重点充实跟农业知识、乡风文明、法律常识等有关的书籍,同时不断更新图书种类,满足村民的不同需求。书屋还开展电脑基础知识培训,教会村民使用电子阅览,在手机“学习强国”APP平台上获取各种知识。目前,该县410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运行情况良好,形成“忙时耕作、闲时读书”的乡村文化氛围。

农家书屋“搬”到农民家门口,农村的公共文化资源触手可及,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直接的载体。镇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东焕表示,乡亲们到农家书屋“充电”学习成为时尚,现如今在镇平县的乡村,书香阵阵正浸润着广大乡亲,文化建设在引领风尚、教育农民、服务农业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