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拟用稿
一、绰号里的廉政故事
清廉拒贿的“悬瓜太守”苏琼 《天津日报》
二、古代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光明日报》
三、刘备真借荆州不还吗?《今晚报》
一、绰号里的廉政故事
清廉拒贿的“悬瓜太守”苏琼
羊续拒贿悬鱼受人尊敬,被人称作“悬鱼太守”。还有一位同样受人尊敬、悬瓜拒贿的苏琼,被人称作“悬瓜太守”。
苏琼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人,生于北魏末年,历经东魏、北齐、北周,卒于隋朝初年。他曾任东魏刑狱参军、北齐南清河郡太守、北周博陵郡太守等职,所有职位都留有美名,深受人们爱戴。
苏琼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为百姓敢于担当。有一年,南清河郡一带发洪水。田园被淹、庄稼绝收、百姓断粮。为拯救百姓,苏琼向有存粮的人家贷粮,分给饥民。而此时,州府却仍向百姓征收租税。郡衙主簿对苏琼贷粮一事十分担心地说:贷粮虽是怜悯饥民,但恐朝廷会怪罪府君你的。苏琼听后坦然地说:我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接着他又上奏朝廷,如实报告灾情。朝廷查实后,既没追究他贷粮,又决定免除灾民的租税。灾民得救,渡过了难关。
苏琼在南清河郡时,有一位告老还乡的老太守赵颖,出于对苏琼的敬仰,给苏琼送去了新鲜的瓜,苏琼拒不接受,老太守则坚持要送,说区区两个瓜算不了什么。苏琼只好收下,待老太守走后,苏琼令人将这两个瓜悬挂到公堂的房梁上。有人听说苏琼收了老太守的瓜,也都来奉送新鲜瓜果。然而,来到衙门,他们看到悬在梁上的瓜,便都悄悄地回去了。从此,人们越发敬仰他。“悬瓜太守”的美名也传开。摘编自《天津日报》
二、古代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在当下,“别人家的孩子”一词常见于各类媒体,传播广泛;那么古代有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呢?有,不过表述与现在不同而已。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对颜回也多有称赞。史料中记载有孔子对颜回直言不讳的赞词:贤哉,回也!在《周易》“系辞下”中记载孔子称赞颜回的话:颜回修养真的差不多了,颜家后继有人呀。这句话,可谓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最早表达形式。孔子为什么要称赞颜回呢?《论语》解释说颜回因为安贫乐道,为孔子所激赏。《周易》中的说法是,颜回心怀仁德,善恶了然,对于何为不善异常警惕,因而就不会犯过错了。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比曹操晚一辈。建安十八年初,曹操与孙权在濡须会战月余,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说,曹操见孙权亲自刺探军情且军伍整肃,曾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也是曹操把孙权看成“别人家孩子”的证明。这段史实,后来被辛弃疾写进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辛弃疾对孙权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是曹操和刘备的对手。
说到孙权,有必要提一下他哥哥孙策。孙策平定江东,成了割据一方的枭雄。孙策在袁术眼里,也是不折不扣的“别人家的孩子”。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袁术经常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这句话也被罗贯中一字不改地写进了《三国演义》中。这里所谓的“孙郎”,指的就是孙策,可见不仅袁术认为孙策优秀,就连史学家陈寿和小说家罗贯中,也认为孙策很优秀。
柳宗元,字子厚,小时候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柳宗元少年博学能文,21岁进士及第,26岁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榜。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科举角逐场上,柳宗元可谓春风得意,难怪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被无限看好。当然,众所周知,柳宗元诗文俱佳,造诣极深,成就非凡,被后世推崇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其实,十个指头有长短,人世间的孩子,有芝兰玉树,也有朽木粪墙。芝兰玉树广受赞誉,朽木粪墙则备受鄙夷。上面“李峤无儿”之说,就是鄙夷之一端。至于刘表的儿子被曹操蔑称为“若豚犬耳”,则更为不堪了。
“别人家的孩子”,让人羡慕有加,但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实乃当务之急。自己的孩子培养好了,那么在他人看来,自然也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有道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当中国社会所有的孩子都很优秀,那么国家强盛不是指日可待吗?
摘编自《光明日报》
三、刘备真借荆州不还吗?
首先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是《三国演义》里的仁德之君,还是现在各种评书里的织席贩履之辈,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仅仅是针对刘备借荆州南郡这件事情,他真的是没有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一部有关三国的历史纪录文献中,都提到了刘备在自己获得益州后,以及孙权和鲁肃的再三要求下,确实是归还了一部分的荆州土地。
那么,这到底还了多少呢?
众所皆知的是,曹操在与那时的大枭雄冀州袁本初官渡大战后,除了东北角的乌丸之外,算是真正统一了北方,成为雄踞一方的绝对霸主。世界有多大,曹阿瞒的野心就有多大,于是乎,“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成了曹操的下一个目标,赤壁之战的主战场荆州就这样进入了历史的潮流之中。
荆州位于长江的中游,往下就是孙吴的江东,往上就是后来刘备的全部家底益州,往北则是虎视眈眈的曹老板,所以这样的战略地位无需多说了。荆州有七郡,分别是治所所在地南阳郡,以及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后来还分出了一个襄阳郡,这里的介绍不影响,故不提及)。
在经历了改变历史进程的赤壁之战后,战败的曹操在退还北方的路途中,还不忘巩固自己先前得到的南阳郡,由曹仁驻守。战胜的周瑜则是大举进兵,费了很大的劲,得到了靠近江东地带的南郡,江夏郡以及武陵郡,由我们熟悉的黄盖统领。在整场赤壁之战近乎是打酱油的刘备,则是在诸葛亮的精密安排下,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长沙郡,零陵郡和桂阳郡。当然了,刘备得到的三郡算是荆州的贫困地带了,但是终归是有了栖身之所,也算是大大的成就。
在周大都督死后,老好人鲁肃成了吴国的新一任军事统领,他是一个极力推崇孙刘友好的人,也是在他的大力帮助下,孙权借出了南郡,用来维持已经岌岌可危的孙刘联盟。当然了,这样涉及国家领土完整的大型交易,肯定是有着明确的借据条例的,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若得益州,必还荆州”的这个条件了。
刘备在进川之后,实力大增,内心的欲望自然也是越来越大了,简而言之,他肯定也是不愿意归还荆州的那几个郡了。然而自诩是民心为重的刘备,还是碍于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抗拒曹魏,还是要依靠孙权的相互扶持,以及吴国历任大都督的不断催促,更是因为那时的刘备正在用兵于汉中的战事,担心孙权有什么出格之举,就“大方”依据条约的约定,归还荆州。但是你能指望他全还么,怎么可能!刘备又和孙权谈起了交易,反正就是你来我往的态势,什么为了汉家的天下啊,什么你我是一条船上的之类。
最终决定,双方以荆州境内的湘水为界,孙权拿走长沙郡,江夏郡以及桂阳郡;刘备获得南郡,零陵郡以及武陵郡(没错,就是那个桃花源所在地)。
综观这样的历史现实,我们是不能说刘备是一个有借无还的人,但是他的人品也就可见一斑了。不过在那一个分地必争的年代,谁的野心和欲望都是靠着这一座座城池、一队队人马堆积出来的。 摘编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