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上的牛
作者:  王平

汉画上的牛

本报记者 王平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生肖牛。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踏实稳重、勤劳奉献的牛不仅是农事生产的得力助手,更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寓意象征。

    在南阳汉画中,关于牛的题材不少,那些勾勒着各种牛的形象的汉画像石、汉画像砖,不但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汉代对牛重用、赞颂和尊崇的生动体现。


农耕时代,牛的地位不一般


    60岁的王力勇是我市的一位汉画传拓名家,他经常走乡入村,查看道路两侧、大小桥涵、村边地头的石条与碑刻,搜寻散落在民间的汉画像石资料。

    他介绍说,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牛在农耕时代是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已经开始驯化野生牛,并在驯化过程中逐渐熟悉了牛的特征。南阳一代贤相百里奚擅长养牛,曾这样说: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心与牛一”引申出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之意。战国时期已有斗牛娱神的活动,人们以斗牛的形式向上苍神灵祈祷畜业兴旺、农事丰收。到了汉代,被称为“南都”“帝乡”的南阳重臣贵族众多,他们利用附近山上的石头,请画师和工匠,在石头上刻各种各样的图案,包括社会生活、天文星宿、舞乐百戏、神话传说等,建筑华丽的墓穴,以彰显自己高贵的身份。遗存到今天的汉代画像石或砖,牛的题材很丰富,这源于楚汉文化对牛图腾的崇拜,比如古时祭祀用牛、羊、猪三牲者为“太牢”,仅有羊、猪二牲者为“少牢”,“太牢”为天子祭祀使用,“少牢”为诸侯祭祀使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牛的地位之高。


几幅拓片,展示汉画上的牛


    昨日,王力勇向记者展示了几幅比较有代表性的牛题材汉画拓片。这些拓片,不仅表现出牛的动作和神态,又表现出牛的品性和精神,赋予牛人格化的魅力。

     一幅斗牛图,长70cm厘米,宽35厘米,是他从卧龙区石桥镇拓得的,图中左侧一牛躬躯低首、奋蹄扬尾、蓄势待发,右侧一武士挥掌击牛,体现了古时人们斗牛娱神和汉代人尚武的精神;一幅奔牛图,长55厘米,宽35厘米,从宛城区黄台岗镇拓得,图中一牛跳跃奔跑,周身祥云环绕,动感十足,从中可看出汉代人对牛像神灵一样崇拜的情感。

     还有一幅看起来灵动有趣的牛车图。在南阳汉画中,牛车很罕见,虽然这幅图不完整,拉车的牛头部分残缺,但是从留下的图像中,我们可以想象牛车的主人带着满车的收获,悠然地赶着牛车,家犬在车旁撒着欢儿的情景,丰收的喜悦从画面上溢出……

     牛耕绿野千仓满。王力勇说,牛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内在精神的塑造上。牛年说牛,愿牛年里扭转乾坤,万象更新!


111.jpg

222.jpg3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