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市当成家 把群众当家人
——记河南省首届“最美城管人”华涵
本报记者 于晓霞 文/图
凌晨6点,天还没亮,他就带着队员行走在管理辖区内早市摊点的路上;深夜11点,他还穿梭在大街小巷,整治夜市大排挡,防治大气污染。起早贪黑,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用脚步丈量城市,牵挂着辖区群众的大事小情,为扮靓城市环境,在城市管理的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着,默默付出着,无悔坚守着。他就是河南省首届“最美城管人”、卧龙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车站街道中队中队长华涵。
“对于我们城管人来说,服务群众是初心,扮靓城市是使命。”1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车站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听华涵讲述城管人的责任与担当:“把城市当成“家”,把群众当“家人”,就一定能管理好城市这个‘家’。”
华涵向商户发放宣传单
执法为公 甘做城市的守护人
“老张,你这早餐店一定要打开油烟净化处理器,科学使用环保炉。”
“小李,大清早的这小喇叭得关了,噪音不能扰民。”
……
1月24日,在城区永安南路早市,记者见到了正在此维持市场秩序的华涵。沿着永安路缓步而行,他一路熟络地和摊主打着招呼,或劝导规范经营,或热情上前帮忙,或严肃执法。
今年42岁的华涵是一名有着18年军龄的军转干部,曾参与1998年抗洪抢险,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两次。2014年,华涵脱下军装换上城管服,进入卧龙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因业务能力突出,2015年11月被任命为车站街道城管中队中队长。
从橄榄绿到城管蓝,不变的是华涵为民服务的心。“城管人,就是城市的守护人。别看城管工作琐碎,可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关乎城市脸面和居民幸福的大事。”进入城管部门后,华涵把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果敢担当的军人作风带到了城管工作中。作为中队长,他总是带领执法队员战斗在第一线,哪里有城管问题,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在中州西路铁路桥下的小型马路市场,曾是令城管人员头疼不已的马路“顽疾”之一。几个流动摊贩长期驻扎在此,以家族式经营为主,与城管人员打“游击”多年,虽经多次整治但收效甚微。
华涵担任中队长后,为彻底根治这一小型马路市场,他主动联合其他中队反复“小兵团”作战,严管重罚,严厉打击违规经营者的嚣张气焰。随后强化监管,他每天带着队员从早到晚紧盯、驻守在此。连续一个多月后,流动摊贩无奈撤离:“华队,俺们真服了,俺们这就回老家,改行!”
取缔八一路餐饮夜市,是华涵带领执法队员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这一餐饮夜市在取缔前已存在了20多年,一到晚上,露天烧烤摊占道经营,浓烟缭绕,遍地垃圾,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城管部门决定依法予以取缔。然而,当地多数商户以此为生,抵触情绪非常大:拦车、辱骂、威胁、甚至出现个别商户暴力抗法..... 面对商户的各种阻挠和威胁,华涵没有气馁。
“如何让商户主动配合,从而平稳取缔夜市?”连着两个晚上,华涵彻夜不眠,都在想着取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最终研究制定了“宣传、整治、盯守”三步走策略。他一边带着队员挨家挨户上门讲政策、苦口婆心做工作,一边动用各种关系帮助商户找门店、寻出路,解决他们以后的经营和生活问题。华涵及队员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众商户,他们或入店经营,或主动搬离……
六年来,华涵牢记城管人的使命责任,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凭着永不服输的拼劲和韧劲,屡次破解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用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城市的整洁有序、文明和谐。
华涵帮助商户把蔬菜搬回店内规范经营
服务为先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从严执法,不是板着面孔训人,更不是暴力执法,而是要严中有情,把严格执法与温情服务相结合。”华涵告诉记者,他刚干城管那会儿,执法时冷若冰霜,后来遇到的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观念。
2016年初,华涵在辖区中州路和永安路口巡查时,总能遇到一位老太太在此摆摊卖茅草根。之前的管理就是一撵了之,但城管前脚走,她后脚就又出摊了,让人头疼不已。后来,华涵在和老太太拉家常时得知,老人70多岁了,孤苦一人,没有收入来源,靠卖茅草根勉强维持生计。
“原来,在我们 ‘一撵了之’的背后,还有这么心酸的故事。” 得知老人的情况后,华涵未再采取强硬措施,而是每天自掏腰包把老人的茅草根买光,一连好几天都是如此,同时协调社区在永安路商贩中心旁设了个小摊位,让老太太以后在此稳定下来。老人高兴地说:“现在的城管和以前不一样了,小伙子心眼好、对人热情……”
“咱把百姓所需放心头,群众定会支持拥护咱。”在以后的执法管理工作中,华涵再遇到类似事情,都会多问一句,听听商户是不是有啥难处,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016年春,为解决辖区流动商贩无序经营的难题,华涵充分听取商户意见,经过摸底、选址、论证,协调街道办和社区,在永安路两端适宜地段设置了两处果蔬类商贩中心,容纳商贩40余户。临时便民市场的设置,既维护了市容环境的整洁靓丽,又保障了流动商贩的经营收入,更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此举赢得了周边商贩和居民群众的点赞和支持。
“铁拳治污城管魂,居民群众贴心人”。八一路夜市取缔后,周边居民拍手叫好,专门送来锦旗,以此感谢城管人员的辛勤付出。“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城管人的最大认可;群众的笑脸,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华涵说。
华涵每天步行巡街
管理为民 用心当好城市“管家”
“妈妈,这是警察叔叔吗?” 24日中午,正在车站路执勤的华涵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这一幕引起了一名小学生的注意。
“这是城管叔叔。”在得到妈妈的回复后,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马上举起胳膊向华涵敬了一个礼。这一幕,让华涵内心十分温暖。
车站中队辖区三纵三横六条主干道、三座商超中心、三所学校、两个汽车站、一个火车站广场、一条市场道路。华涵坚信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办法,都是“走”出来的,他每天坚持步行巡街:早上6:00,到中州路永安路口的早市,规范摊位,7:20闭市通路;早、中、晚三个高峰时段,到辖区学校值守高峰岗;白天日常巡逻监管、处置数字化城管案件、拆违;晚上监管辖区夜市到11:00。
“城管工作繁琐,反复性强,每天都要奔波在街头巷尾,但是把群众身边的小问题处理好、违法行为查处好,就能换来城市的整洁有序。”六年来,华涵用脚步丈量辖区,用心管理城市,亲眼见证着城市环境的点滴变化:占道经营现象没有了,违章建筑拆除了,门店招牌整齐美观了,乱涂乱贴的小广告消失了,非机动车停放整齐了,小吃街整洁有序,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了。
“干城管确实很累,但很值得。每天能为城市的美化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我感觉很光荣。”华涵说,正是有了“城管”这个职业,我们的城市才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文明。
华涵认真书写中队要事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