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贫困户“变身”记
作者:  陈琼

贫困户“变身”记

本报记者陈琼

通讯员陶倩 李榕炜

年前,他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前,他通过自身努力正式脱贫;一年前,他不仅稳定脱贫,还被推选为村干部后备人选……

卧龙区陆营镇乔营村的乔春雷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从贫困户到村干部后备人选的脱贫“蜕变”之路。

1月23日上午,记者刚进乔营村,就看到一群身穿“黄马甲”的公益岗人员正在忙碌着。作为公益岗带头人,乔春雷一边打扫一边鼓励他们。“我们村共有21户贫困户,我用自己的例子告诉他们,脱贫不能等、靠、要,要靠自身的努力,现在他们都靠自己努力成功脱贫了,我也很高兴。”乔春雷说。

今年38岁的乔春雷,2013年干农活时因操作不当导致药物中毒,造成肢体偏瘫,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妻子迫于生活压力离他而去。照顾家中年逾古稀的母亲和一个一岁零三个月大的孩子使他感到举步维艰。

屋漏更遭连阴雨。2014年,身体逐渐恢复的乔春雷将老人和孩子托付给二姐,只身前往深圳一家公司当保安。因身体没有完全康复,造成病情二次复发,乔春雷被救护车拉回南阳医治。乔春雷的生活再次陷入危机。

天无绝人之路。2017年,乔春雷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享受到低保、残疾人补贴、金融+等扶贫政策。乔春雷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日子也越来越顺遂。

2019年,郑万高铁修到了陆营镇乔营村路段,刚好赶上招聘护路员,乔春雷被村委力荐,通过选拔顺利成为高铁护路员。“一天白班,一天夜班,工作干得很起劲儿。”乔春雷说。

乔春雷深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20年9月,他通过自学考上了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系,边工作边读书,并他和他的退役军人朋友芦永彬一起创业,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小型藤编加工厂。2020年,乔春雷个人收入达到5万元。

2020年12月,经乔营村村委慎重评议,乔春雷被推荐为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后备人选。

“我将和村‘两委’干部一起,不忘感恩之心,常怀自强之志,带领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致富路。”得到组织的重托和村民的认可,乔春雷的脸上写满了自信和感恩。

微信图片_20210125143718.jpg

乔春雷在藤编加工厂

微信图片_20210125152401.jpg


微信图片_202101251523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