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南阳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热腾腾的生活现场,书写新时代奋斗华章
本报记者 李萍
回望来时路,2020年注定在时间坐标上刻下不寻常的印记,全民战“疫”,复工复产,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圆满收官……大战大考中, 南阳积极主动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南阳答卷。
南阳文学创作,在这个不寻常的年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南阳答卷上留下了一抹亮眼的色彩。从反映农村改革历程的长篇小说《三山凹》到扶贫题材长篇小说《第一书记》,从全国著名作家南阳行到南阳作家群大城市建设采风活动,从抗疫作品的井喷之势到诸多文学奖项的获得,2020年,南阳作家深入热腾腾的生活现场,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发现创作主题,用文字的温度和力度直面时代巨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充分展现了文学为人民书写的时代担当。
勇担使命 讴歌沧桑巨变脱贫伟业
身为作家,不可或缺的是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020年,面对改革开放这一当代中国昭彰的精神标识,面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实践,南阳作家积极承担起记录和讴歌新时代的使命,用精品力作作出了迅捷深切的回应。
先被《人民文学》选载,接着被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继而被《小说选刊》选载——这部备受青睐的作品,就是我市著名作家、省作协顾问、市作协名誉主席李天岑的长篇小说《三山凹》。从山村写到乡镇、县城,写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一直写到新时代的当下,《三山凹》把一个小山村的变迁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联系起来,在40多年的时间跨度中全景式勾勒出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恢弘画卷。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刘宏志认为这是一部“用小说讲述中国独特的改革故事”的重要作品,“《三山凹》以作家的敏感及丰富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全方位呈现出了在改革开放奔小康过程中,中国基层社会尤其是农村一步步的变革与进步,以文学的方式,给这个伟大的时代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形象。”此外,李天岑的短篇小说《唱大戏》,先被《长江文艺》刊载,后被《小说选刊》刊登,并被收入《易地记——扶贫攻坚优秀中短篇小说选》,小说将唱戏的民间性和传奇性有效融合于当下生活,激活了传统文学资源,巧妙地建构出干部群众的和谐场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脱贫攻坚主题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我市著名作家殷德杰、水兵联袂创作的《第一书记》成为其中的亮点。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宏大叙事”,《第一书记》并无古板说教的痕迹,也无假大空的口号,从语言到形象都接地气、富有人情味。这固然因为作品取材于作家十分熟悉的南阳大地,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家足够的探访:跑了6县30多个乡村、采访了30多位第一书记,如是,才有足够深入的感触并化为细腻形象的笔触,为时代主题提供生动的注脚。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何《第一书记》会登上河南大型文学期刊《莽原》的头题。
走进现场 让作品透出大时代温度
历史滚滚向前,时代浩浩荡荡,只有全身心地进入生活现场、深入时代内里,才能认知新时代、让作品透出大时代的温度和力量。一年来,我市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采风活动,让作家们深入沸腾的生活,用心感受时代脉动,在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和伟大时代中讲述南阳故事、放大南阳声音。
2020年9月,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带队的全国著名作家一行到我市开展“全国著名作家南阳行”采风活动。《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徐坤,省文联主席兼作协主席邵丽,中国煤矿作协主席、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刘庆邦及著名作家李天岑等进村入企,近距离挖掘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亮点和特色。他们的作品在当年《小说选刊》第12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南阳纪行”专题刊登,有力宣传了我市脱贫攻坚的重大成就和可喜变化。
文学源于生活,作家根植大地。2020年5月21日至6月30日,市作协举办的“南阳作家群大城市建设采风活动”走进五县四区,把笔对准一线的劳动者、建设者、创新者、指挥者,既为南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生动实践存照、用文学力量助力我市经济文化建设,也在采风中吸取丰富的创造营养、收获鲜活的创作素材,进一步凝聚作家群思想共识、激发担当和奋进力量。
危难面前,南阳作家从未缺席。当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南阳作家争先恐后,将使命与责任述于文字,以饱满的创作热情锻造出了阻击疫情的文艺利器。市作协响应省作协“风雨同心助力抗疫”原创文学作品征集活动,征集筛选原创作品报送;和市妇联、市文明办、唐境旗袍联合举办抗击疫情征文活动,收到全国各地1500多篇征文;和《躬耕》杂志社联合举办“抗疫优秀作品征文”,在《躬耕》上接连刊出……一件件映照着时代的作品,澎湃着满满的正能量,涤荡病毒,驱散阴霾。
致力传承 作家群再崛起势头强劲
《人民文学》创作基地在西峡县挂牌,李天岑的《三山凹》出版,秦俊的大宋天子之八《宋徽宗》出版,殷德杰、水兵联袂创作的《第一书记》刊登于《莽原》,李克定系列长篇小说《晚清风云录》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臧建国长篇小说《忠诚》在《躬耕》刊出后反响强烈,陈春建儿童小说《牵手天鸟》举办新书发布会,曾臻的长篇纪实文学《丰年之路》出版,郑洁的长篇历史小说《李清照》出版……“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南阳作家自觉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发掘厚重历史、书写时代变迁,南阳文学创作可以说成果丰硕。”市文联二级调研员孙晓磊说,无论是聚焦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的现实题材作品还是历史题材等创作,南阳作家在去年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作家群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呈现出队伍壮大、创作繁荣的良好局面。
这是南阳作家收获满满的一年。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作家、诗人2020年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十月》《长江文艺》《小说选刊》《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莽原》《诗刊》等国内著名文学期刊发表作品500余篇(首),获省级以上文学奖励20余个。李天岑的《三山凹》、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宇宙精卵》荣登《人民文学》,填补了我市三十多年未在《人民文学》发表作品的断档空白。王晋康获科幻小说大奖和优秀剧本创作奖:殷德杰、水兵的扶贫题材小说获“2020年莽原文学奖”;罗尔豪、韩向阳、王清海、汪天钊、祁娟等获河南省首届文学期刊奖散文奖;祖克慰的散文集《动物映象》入选“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卧龙区作协编辑出版并重印《二月河先生纪念文萃》……
作为南阳作家群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南阳籍作家2020年也收获多多。邱华栋的《北京传》上榜收获文学榜长篇非虚构榜、《十侠》被评为“名人堂·2020年度人文榜”之“十大好书”。赵大河获首届河南文学期刊奖,长篇小说《羔羊》刊于《十月》。梁鸿携新书《四象》在《十月》skp会客厅首秀中出场……
毋庸置疑,南阳作家群有着辉煌的成就,是城市醒目的文化标志。但毋须讳言的是,近些年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一直被提及,针对整体创作素质提高的努力也一直在持续。2020年,除持续打造好培养文学人才的《躬耕》阵地外,市作协还与南阳文学院、躬耕杂志社联合举办“南阳青年作家培训班”,邀请著名作家乔叶、冯杰来宛授课,培养年轻骨干作家。积极推荐优秀年轻作者参加省作协组织的学习,为作家队伍增添新的活力。去年新发展中国作协会员4名、省作协会员9名、市作协会员46名,一些年轻作家崭露头角、荣获省市奖项,南阳作家群影响力开始复苏。“2020年,南阳作家在全国重要文学刊物的作品发表上有新突破,推出的作品分量重,获奖作品比较多。”李天岑说,从我市去年文学创作整体情况来看,老作家宝刀不老,中青年作家激情饱满奋力争先,“可以说,南阳作家群再次崛起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强劲的势头。”
下图:《三山凹》封面
下图:《第一书记》刊登于《莽原》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