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做客《名医坐堂》的中医骨伤疼痛专家吴汉卿教你 如何预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  赵明禄

头条:

今日,做客《名医坐堂》的中医骨伤疼痛专家吴汉卿教你

如何预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报讯(记者 赵明禄)“您好,吴教授,我的腿经过您的水针刀微针疗法治疗后,现在可以下床走路了。”昨日,在南阳亚太风湿骨伤医院,来自宛城区黄台岗镇的丁先生高兴地说。

丁先生在广州打工时,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两月余,加重伴行走困难(治疗前需拄双拐),曾辗转多处治疗,均效果不佳,才回到南阳求助吴汉卿教授,经水针刀微针疗法及筋骨针治疗一次,一副中药喝完后,病情大为好转,弃双拐,能独自行走。

吴汉卿教授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在退行性病变(骨质老化)过程上受到的急慢性损伤,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腰部坐骨神经,引起腰部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为主的病症。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腰间盘突出的出现和平时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在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要对自己的腰部进行很好的保护,不要让它受到寒气的侵害,适当的锻炼,能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伏案工作者,容易引起腰部疲劳,应抽时间多站起来活动活动;不宜睡在过软的床上,侧卧和仰卧时,可以在膝盖上下垫枕头,减轻腰椎压力;适时活动腰部,注意腰肌和腹肌的力量练习,还要配合松膀、转腰、俯仰等活动,达到强腰健体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应该注意保暖,避免腰椎疾病的复发。

1月13日,做客南阳晚报《名医坐堂》的是中医骨伤疼痛专家吴汉卿,他在临床一线30余载,深入研习各种治疗方法,在骨科针刀、针灸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治疗。

 

 

二条:

市首届十大中医名师、亚太风湿骨伤医院名誉院长吴汉卿——

丹心妙手巧除骨伤之痛

本期坐堂专家

吴汉卿1.png

 

中医骨伤疼痛专家吴汉卿

吴汉卿,主任医师、教授,中医筋骨针法与水针刀技术发明人,南阳市十大中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专家,太极龙关针法第五代传承人,中医针法经方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联盟主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筋骨针法传承委员会主任委员、新加坡针灸学会名誉会长。主编专著30部,发表论文40余篇,科技成果5项,专利19项。论文《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奖,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专业擅长

吴汉卿教授从医30多年来,治疗慢性疼痛病、筋骨伤病、风湿痹症、脊柱相关病及临床疑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风湿、脊柱炎驼背、股骨头坏死症、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晕、耳聋耳鸣、高血压、失眠症、咽炎、气管炎、哮喘、胃肠炎,女性痛经、闭经、小儿常见病等,经验丰富,使30多万名患者远离病痛的折磨。

30多年在临床一线潜心研究,吴汉卿教授发明了中医筋骨针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应邀到70多个国家进行专家讲座与义诊活动,传播中医针法与仲景学术思想,造福世界人民,受到了广大专家及患者的赞誉。

 

坐诊时间、地址:吴汉卿教授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在南阳市仲景路与范蠡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南阳亚太风湿骨伤医院坐诊

 

问诊电话13598228987

 

三条:照片

昨日,天气晴好,市人民公园成了戏迷的乐园,他们相聚在一起,你拉我唱,自娱自乐。“这里天天这样,可热闹了。”年近八旬的李大爷说。     本报记者 赵明禄 摄

 

唱戏.jpg

 

右串1

吃维生素B2

有效预防嘴唇干裂

本报讯(记者 赵明禄)“入冬以来,不少人嘴唇干裂,还伴随有脾气变坏,易发怒的现象。其实,这有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造成的。”昨日,在市解放路南段宛都名医堂坐诊的77岁老中医张清俊这样说。

“其实,嘴部周围有裂缝,或发炎破洞情形,大多数情况不是因为缺水,而是因为体内缺乏能帮助修复组织伤口的维生素B2造成的。”张清俊介绍,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在体内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血红蛋白的合成及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能促进细胞再生,对皮肤和头发生成、健康有重要作用。但是,维生素B2无法在体内自行储存,因此需要从食物或营养品中补充。“每天喝250毫升牛奶能够帮助补充维生素B2,植物性食物如香菇、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等也含有维生素B2,如果嘴唇干裂,可以多食用这些食物。”

 

右串2

老爸的谎言

本报记者 赵明禄

有许多父母,虽然自己年纪大了,可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尽量不去打扰孩子”“麻烦孩子”“拖累孩子,他们给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很好,你要照顾好自己。

年过8旬的邻居张大爷有哮喘病,因为寒冷天气哮喘病容易发作,每年冬季都是他最难过的时候。昨日,因为咳嗽得厉害,一夜无眠的他坐着轮椅去医院治疗,一辆电动车挡在了楼梯口的坡道上,他不能通过,就一个人在寒风中等人过来帮忙。这时,张大爷的儿子恰好回来探望他,看到风中老爸无助的样子,儿子流下眼泪。张大爷看到儿子却是这样说:“你咋回来了?你一大家子人,整天又那么忙,我挺好的。”

其实,像张大爷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他们虽然老了,可还是不愿意给孩子造成负担,不愿意拖累孩子,不论大事小事,对孩子都是报喜不报忧,嘴上永远都挂着一句家里都挺好的。究其原因,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充当保护伞的角色,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年老体衰,父母应该逐渐从付出者变为接受者,子女从接受者变为付出者。但是很多老人的心理却没有随之发生改变,仍然以为自己是付出者,所以当他们需要子女帮助时,依然不会主动索取。

     俗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无可避免。趁父母身体还算硬朗,就多找时间回家看看吧,陪父母坐坐,吃顿饭,多和他聊两句,哪怕只是说说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琐事,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