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北岛随笔《城门开》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评北岛随笔《城门开》
作者:  任迪飞

远离或回归:时间之下的漂泊

 

一本北岛的随笔作品集《城门开》,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9月版,薄薄的,正文不足200页,仅9万来字18篇短小文章。摊开这本小书,其封面、封底恰成两扇对开的朱漆木纹城门,一对兽头门环悬在书脊左右,封面左上方,由同为“朦胧诗派”代表性诗人的欧阳江河题写的书名和作者姓名,分两列竖排着。这书名,毛笔题写,素白衬红底,字体也古雅至极,由不得多瞭了它两眼。


不过,先是被装帧的精巧吸引住,这不足为怪,待打开书细细读来,内里的趣味却会让人齿颊留香、手不释卷了。


正如书中序言所说,诗人写此书,意在用重建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深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原来,他在致力于唤醒并回放那“消失了的”北京城里“我”的童年记忆,忠实纪录下“我”记忆长河里的童年时光,这是一个“异乡人”对曾经熟悉的故乡的醉美感悟忆思录,是“我”远离故国十余年、重临城门起乡思的一次高光时间之旅。


其实,书中有关童年趣事或故乡回忆倒是在其次,因为事实上,人人都是活在时间之下,众生喧哗终将归于冷寂,终将会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消解。这些趣事和回忆也只不过是记忆被重新唤醒而已,况且这种记忆自始至终挟带有选择性、模糊性及排他性,是“我”对童年时代的“印象”,是“我”的“这一个”,别人不容置喙。对诗人自己而言,故乡又换新颜,童年业已消逝,归来不再少年,因此可以说,远离或回归故乡,真的不过是生存姿态间的不同转换罢了,精神漂泊而已。


再者,关键还不在于是否有过那个年代的童年经历,即使从未经历过,也不妨来细细品味一下作为中国当代诗人,他是如何在行文中浸透了诗趣诗理,涉笔成趣的。尤其是那些俯拾皆是、串珠成线的神来之笔,它们或即景生情,或即物取譬,或即事寓理,既品咂有味,又活色生香,正所谓:不一样的童年记忆,一样样的童真滋味。也就是说,用心细读这本小书,有些段落还须细细体会其字面里头的意思,不经意间让它们滑落过去,那会很是可惜。因为它看似是一本专门写给两个小孩子—田田和兜兜--的书,一本向童年致敬的书,其实内容非常成人化,或者说,是成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童年世界,是历尽劫波遗落下的赤子情怀,只是文笔很灵动有趣、时有诗句跳落而出罢了。但正是这番跳跃灵动,最是动人心旌、逗惹情思,也最是摇曳多姿、温婉可亲。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