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疫情防控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
作者:  本报

南阳市疫情防控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工作稳妥有序展开,春节前将完成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近日,陆续有市民咨询新冠疫苗接种相关事宜,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一、目前国内疫情形势如何?

入冬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交织叠加态势,防控形式严峻。北京市、黑河市、沈阳市、大连市、石家庄市、邢台市近期持续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和邢台两市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快速增加,河北全省进入战时状态,境内多条高速禁止上道、劝返车辆,石家庄市藁城区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

二、面对当前疫情,我们应该注意那些事项?

  1.尽量不返乡。提倡外出务工的乡亲们尽量留在当地过节。有新冠肺炎感染者地区人员、冷链从业人员等重点人员尽量不返回。如确需入宛返乡, 要事先主动向居住地所在乡镇(街道)政府、村(居)委会报备,境外归国人员在入境点入境且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严格实施7天单人单间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居家隔离期间不得外出。隔离期结束之前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第一时间到辖区集中隔离场所报到,严格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等措施。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需持健康通行码“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所有入宛返乡人员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密切关注出发地及沿途、所乘交通工具疫情情况,如调整风险等级,及时向现居住地社区(村)报告,并主动配合社区(村)做好健康监测。

2.尽量不外出。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尽量不要外出旅游和探亲访友,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地区。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出行,要主动向所在村(社区)登记,向所在单位报备,出行前关注风险地区信息,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带头执行,率先垂范。

3.尽量不聚集。广大市民尽量不组织、不参加聚餐、聚会活动,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次数和逗留时间。提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参加人员聚集性活动,要全程佩戴口罩,加强健康防护。

4.个人防护好。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人员的安全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不聚集、用公筷”个人卫生习惯。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消除环境卫生死角。

5.饮食要安全。谨慎购买、正确处理、安全食用进口冷链食品。不网购冷链食品,不购买来源不明冷链食品,不购买、不携带来自疫情风险地区没有核酸检测合格报告的食品。处理食材前要洗手,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处。烹饪时要做好餐具和台面的清洁,食品煮熟煮透,确保食品安全。

6.人人防疫情。密切关注国家、省、市权威机构发布的疫情风险信息,支持、配合政府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主动防范、科学应对,不信谣、不传谣。密切关注全家人健康状况,如家人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要尽量避免接触他人,戴好口罩,尽快到附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活动轨迹及接触史,途中不要乘坐公共交通车辆。

三、打了新冠疫苗后,我们该怎样进行个人防护?

1.牢记防疫“三件套”戴口罩,1米线,个人卫生很重要。

2.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遮挡,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经常开。

四、为什么说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不仅成功消灭了天花,还让大多数国家实现了没有小儿麻痹症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显著降低了因流脑、乙脑、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等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我国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和死亡。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5岁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到2014年的0.32%,接种疫苗减少了乙肝病毒慢性感染3000多万人。事实证明,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手段。

五、在新冠疫情常态防控下,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外,还应接种哪些疫苗?

现阶段在维持现有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需重点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叠加的应对准备。通过多种渠道促进疫苗接种服务,加强对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肺炎等疫苗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减少秋冬季节疾病发生,缓解医疗负荷。需要接种的疫苗有:

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麻腮风、百白破、流脑疫苗。

2.非免疫规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b型嗜血杆菌疫苗、水痘疫苗等。

六、新冠病毒疫苗紧急使用原则是什么?

     1.重点人群优先。 优先保证接触新冠病毒风险高的重点人群接种,在疫苗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逐步向其他人群推进。

    2.重点地区优先。 有疫情输入、本地局部暴发和社区传播风险高的地区优先安排接种。

    3.属地管理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有关单位组织开展摸底、应种人员组织,知情告知,并与所在辖区的卫健委沟通,安排疫苗接种点预约接种,有序开展。

4.安全规范接种。 加强疫苗使用和预防接种管理,规范实施接种,严格掌握接种禁忌,有效防范接种安全事件发生。

5.知情自愿。  紧急使用在受种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进行,非自愿的不予接种。

七、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为什么要优先安排重点人群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主要策略需要结合国内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目标来考虑。当前,重点人群接种疫苗的意义,一方面是对这部分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利于我国总体疫情防控。

八、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

1.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如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行业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学习等人员等。

2.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包括社会秩序保障的人员,如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对公众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等;维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运行的人员,如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等;社会基本运行服务人员,如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人员等。

九、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一方面我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挡新冠肺炎的流行。

十、新冠病毒疫苗怎么打,去哪儿打?

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都是在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点进行。南阳市卫健委已经公示了262个具备接种资质的门诊,接种单位一般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重点对象比较集中的部门或企业,当地也会根据情况,合理、均衡分配接种单位。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会按要求公布可以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接种单位,包括地点、服务时间,请大家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大多数重点人群的接种,由重点人群所在单位组织摸底、登记,并协助开展接种工作,确保有序接种。

十一、接种新冠疫苗都有哪些禁忌症?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是指不能接种疫苗的情况。因为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

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方案、接种指南未作具体规定之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按疫苗说明书执行。通常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包括:

1.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者;

3.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

4.正在发热者;

5.妊娠期妇女。

6.不建议接种对象有: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史者;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已知或怀疑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使用抗肿瘤药物等免疫调节剂者;有新冠病毒感染史者;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十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用再戴口罩吗?

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丝毫不能放松。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另一方面,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后还应坚持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医院、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其他卫士措施如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社交距离等,也必需继续保持。

十三、如何通过接种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体免疫?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力不一样,阻断传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样。一般而言,传染病的传染力越强,则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例如,麻疹和百日咳传染力较强,如果要阻断它们的流行,人群免疫力要达到90-95%;而消灭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人群免疫力要达到80%以上。人群免疫力达到上述水平,也就建立了阻断麻疹、百日咳、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传播的免疫屏障。

人群免疫力与疫苗保护效力和疫苗接种率呈正比。因此,要达到足够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够高的接种率,也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接种疫苗。反之,如果不接种的人比较多或大多数人不愿去接种,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传染源存在时,容易出现传染病的传播蔓延。

十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什么?包括哪些情形?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英文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又称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疫苗不良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偶合反应)。

十五、什么叫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十六、什么是心因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十七、偶合症是怎么回事?

偶合症(偶合反应)是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症有时不能立即做出判断,需要及时报告,也需要疾控等机构进行调查、调查诊断专家组做出诊断。

十八、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般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

十九、我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是如何开展的?

疫苗管理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法律法规均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有明确的规定。

具体做法包括明确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限,规定需要启动调查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标准,而且异常反应的诊断需由调查诊断专家组完成,鉴定需由省、市级医学会来完成。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是通过中国疾控中心建立的监测信息系统实现,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各级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也会对监测的信息,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果遇到重大事件,会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

二十、目前我国应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持久性如何?

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持久性。

二十一、不同厂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目前还没有不同厂家或不同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的证据。建议现阶段使用同一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接种。为保障全市居民使用同一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接种,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疫苗分发环节进行了科学合理安排,请市民放心。

二十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新冠疫苗打几针?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期间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二十三、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二十四、接种完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接种疫苗后不要急着走,要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

2、妥善保管接种门诊提供的接种凭证,接种第二针次时须提供。

3、在接种的当日要避免注射部位沾水,并且注意局部的卫生。

4、保持清淡的饮食,多喝水、一周内避免食用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

5、避免接触宠物毛发、花粉等常见的过敏源以及个人已知的过敏物。

6、不要剧烈运动。

7、在接种后14天内暂缓接种其他灭活疫苗,28天内暂缓接种其他的减毒活疫苗。

 

二十五、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付相应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认出来、杀灭它,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十六、接种疫苗后,多久才能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二十七、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效吗?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二十八、普通市民如果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意愿,是否可以报名接种?

我国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第一步是重点人群的接种。第二步,随着疫苗获批上市,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公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控制新冠肺炎国内流行。

二十九、没有列入重点人群、尚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需要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实践证明,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已经实行的非疫苗防控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对公众来说,虽然暂时没有接种疫苗,但仍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常通风等。

三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三十一、那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效果?

通常情况下,病原体、疫苗特性、受种者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在疫苗的研发和使用过程中,为保证预防接种效果,上述影响因素都在考虑的范围内。新冠病毒疫苗作为一种全新的疫苗,相关因素对其效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三十二、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对于多数传染病,在感染病原体后,人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部分人群通常不属于疫苗接种对象,如患天花、麻疹、风疹、水痘等疾病后就不属于疫苗接种对象。目前,虽然有感染过新冠病毒者发生二次感染的报道,但该问题尚属于个案并未普遍出现,仍有待后续更多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对于接种前已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没有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或患过新冠肺炎,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接种疫苗。

三十三、疫苗开始接种以后,我们的防控措施会不会调整?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大众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其他各项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

三十四、是否需要先检测有没有抗体,再决定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人体中特定抗体的产生一般通过自然感染或者接种疫苗而获得。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抗体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起到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建议只要没有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或患过新冠肺炎,凡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以接种疫苗,无需在接种疫苗前检测是否存在抗体。

三十五、新冠病毒疫苗是否会像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通常情况下,病原体、疫苗特性、受种者状况等因素影响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流感病毒变异比较快,流感疫苗保护效期较短,因此需要每年进行接种。现在新冠病毒虽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发布的信息,显示针对在英国和南非等国家出现的新冠病毒所发生的变异,没有证据表明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新冠病毒疫苗是否会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接种,需要持续开展病毒变异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和疫苗保护持久性等方面的研究。

三十六、疫情防控期间大家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倡议广大市民,认真履行好疫情防控义务,如发现与自己有关联的疫情信息,请主动向社区人员报备,服从社区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此外,如果您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就医时应戴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广大市民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方面如需进一步咨询,可联系市疾控中心(63310779、63310770)或当地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

联系电话: 

卧龙区:62208171、62208185       新野:66211735      示范区:62238757    淅川:69256096   镇平:83985228

宛城区:63595228    南召:66910037   内乡:60203903

唐河:68951007      社旗:60282101   官庄:63852484

方城:67222639    桐柏:68272859    西峡:6032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