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消费扶贫拓展脱贫新路径
本报讯(特约记者封德 通讯员王洪强 张宇)“不到一周时间,我们公司就帮助田关村销售香菇8500公斤……”在日前举行的西峡县消费扶贫田关现场会上,南阳市五颜六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黄艳会“晒”出的成绩单引人注目。
五颜六色电子商务公司是一家以销售生鲜农副产品的电商公司,主营的猕猴桃、香菇、杏李等西峡特色农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线上线下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电商扶贫一头连着市场,另一头连着农户,在扶贫产品和服务消费中,打通了产销“最后一公里”。2020年,该县草帽兄弟、五颜六色、帆儿农业等30多家电商企业帮助1546户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2.8亿元,
电商扶贫是该县消费扶贫的一个缩影。该县致力于壮大消费群体,拓展消费通道,完善消费链条,培育“菌、果、药”三大扶贫产业,致力产业做大、基地做优、企业做强、就业做实,确保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
依托优势资源,培育“龙头企业”
隆冬时节,走进西峡县石界河镇杨盘村山茱萸基地,药农们趁着农闲正在进行割藤去蔓、树干涂白、施肥修剪等冬季管理。“山茱萸是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药厂在这里建起了生产基地,对山茱萸实行保护价收购,俺们得到的实惠真不少!”村民张建洲靠着四五十亩的山茱萸,张建洲一家五口人不但摆脱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还盖起了小洋楼,过上了小康生活。
张建洲所说的“药厂”,就是跻身全国中药制药企业50强的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种植管理模式,推动山茱萸产业快速发展,全县种植面积达22万亩,1000亩以上的山茱萸基地51个,年产量优质山茱萸4000吨,覆盖9个乡镇、114个村、3.5万户种植户,其中贫困户1278户3729人。该公司对药农采取“四免一提高”措施,每年向药农免费提供有机化肥、无公害种子、技术服务,并提高收购价。目前,主产区乡镇药农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菌、果、药”是该县的三大优势产业,也是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值和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产量居全国第二,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产量居全国第一。目前,该县已形成种植、销售、加工、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全县70%的农民从事这三大产业,其中一半以上的贫困家庭依靠三大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该县从151家“农字号”企业中筛选与特色产业关联度高、经营状况优、发展潜力大、社会责任感强的仲景宛西制药、伏牛山百菌园、果然风情、仲景食品等7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消费扶贫“龙头”,实现产业做大与企业做强“双促双推”,农户与企业“互惠互利”。
瞄准“生态产业”,构建产销平台
西峡是一个深山县,如何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优势?该县致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进德森蜂业、新太阳乳业、健羊牧业等32家“林字号”企业。
“不砍树也能致富”“不出山也能脱贫”。该县探索“政府引导、企业搭台、群众参与、多措并举”消费扶贫模式,架起贫困户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通道。
位于二郎坪镇的德森蜂业依托当地山高林密、野生花源的优势,用足用活贫困群众“到户增收”项目,引导贫困户发展“甜蜜事业”,目前已辐射带动14个乡镇67个村建起中华蜂养殖基地,规模达2万箱。通过建立蜂业“创业园”、“托管园”、“就业园”,为不同类型的贫困群众打造增收平台。“我们加大政策、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持,发展生态产业,保障扶贫企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二郎坪镇党委书记余世锋告诉记者,该镇把中华蜂养殖基地作为主导扶贫产业,由德森蜂业负责全镇技术培训,逐步建成镇有研究学者、村有“土专家”、组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的网格化技术服务队伍。
该县利用展销会、贸洽会、网络直播等形式,推动企业、合作社与北京、郑州等地的商超、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供销对接平台。该县还通过拼多多、农村淘宝、乐村淘、惠农网等20多个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动和倡导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帮扶干部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购买贫困户产品。
拓展销售路径,实现“云来云往”
“在家学电商,上网把业创,卖好农产品,脱贫奔小康......”这是西峡县军马河镇台子村待业青年孙春侠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一条微信。孙春侠所居住的台子村是该县相对偏远的贫困山区,全村人靠种植山茱萸、香菇为生,把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出去,一直是她的梦想。但苦于距离县城较远,一直没有直接参与学习的机会。
像孙春侠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为了让贫困户通过电商手段脱贫致富,该县商务局联合河南省在家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钉钉网络办公平台,大力开展了线上直播培训活动,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解决疫情期间农副产品滞销难题,打通供销快捷通道,该县充分利用省农购网、县巾帼扶贫网平台,引导县乡村多部门参与,架起贫困群体与广大消费群体之间农产品供销桥梁。“我们从全县6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筛选出64家体制完善、运行完好,且覆盖所在村贫困户的带贫合作社,在农购网上注册为供应商,并上架产品,政府推动各级机关团体网上采购消费。”该县扶贫办主任刘德林介绍说,该县还组织党政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扶贫干部等社会力量,建立庞大的微信工作群,收集贫困户农产品产销信息,拓展线下销售渠道。
记者从西峡县消费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该县严格落实农副产品销售责任制,通过实施“日通报、周汇总、月排名、季问责”工作机制,压实成员单位责任,确保销售平台切实发挥效益。
搭建产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拓展脱贫攻坚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县在国家扶贫办“832”平台注册企业13个、认证产品356种,在省农购网注册企业(合作社)185家、产品318种,累计交易额3.3亿元。